跳至主要內容

一位中年婦人一進診室,劈頭就埋怨在外面等了太久,順帶責怪護士面對她久候的詢問,沒有善意的回應。在旁的護士,臉色一沈,正打算出言反擊,我趕緊出聲道歉緩頰,化解了一個不太愉快的開場。
接著婦人痛苦的抱怨著,從早到晚忙不完的家事,導致她從頭到腳全身的疼痛與不適,同時也數落著她那不聞不問丈夫,以及不理不睬的孩子,是造成她勞累生病的元兇……。
話鋒一轉,醫生似乎也成了禍首:「……沒有愛心,也沒有耐性。每次看診,我講不到幾句話,他藥就開好了……開的都是些便宜、吃了也沒用的藥。……每個月都繳健保費,卻這個也不能檢查、那個也不能檢查。……浪費我的時間,也延誤了我的病情……。」面對一連串驚心動魄的陳述,我意識到,眼前這位滿腹牢騷的病患,不小心伺候,難保我不會成為下一個她口中的「加害者」。
消極複雜的病人,就用積極簡單的方法切入。我告訴她:「我瞭解妳的痛苦,妳的疼痛是可以治好的,但是需要一段時間,如果妳願意配合,我一定會盡力幫妳治療……」。不見她有絲毫的感動,仍舊愁眉苦臉一張,冷冷的丟出一句:「也只好試試啦,不然怎麼辦?」一副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勢,那我也只好盡人事而聽天命了。
幫她做了一些治療,放鬆她全身的肌肉、筋骨,當場她覺得有改善。臨走前我特別囑咐她:「回家後心情要放輕鬆,如此效果才能延續。」沒想到她卻回答:「不可能的!回到家,我怎麼可能放輕鬆?沒辦法啦,我是注定好不了……」這下我可傻眼了,心想:「怎麼有這麼消極負面加白目的人,難道疼痛真的是她的願望嗎?若是如此,那我也幫不上忙,只希望她能另請高明,別再來了……」。
接下來的幾個禮拜,她都會按時前來;可惜,仍舊是個不安、不滿、不幸、不爽的人;惡劣的氣候、擁塞的交通、一個手機講個不停的少女,……都可以成為她批評埋怨的對象。她的出現,總有辦法讓整個空氣充斥著抱怨,如此的聽覺、精神污染,實在是令人坐立難安。我終於能體會先前的醫師,匆匆開藥、快快送客的苦衷了!
這位婦人的思考模式及表達形式,我雖然熟悉,但總是無法習慣。她屢次就診,對於已經改善不少的病情,不但沒有絲毫的感激,還老愛針對些許殘餘的不適,大肆的埋怨。起初,我實在不解,既然不滿意我的醫療,何苦不換個醫生呢?後來我想通了,其實她那慣有的高分貝不滿,只是想放大問題的所在,希望藉此得到更多的關注與同情,只是她不知道,此舉剛開始或許可以嚐到一點甜頭,一旦久了,結果剛好適得其反,周遭的人會對你避之唯恐不及,受害的終究還是自己。
一個積極正面、懂得感恩的人,必定會有好的人際關係。一個和神關係良好的基督徒,也必定是個能夠感恩讚美的人。停止抱怨,讓我們可以聆聽更多來自神恩典的聲音。凡事感恩,可以使我們擴充容納神祝福的度量與空間。
「我們滿口喜笑,滿舌歡呼的時候,外邦中就有人說,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。」(詩126:2) 讓我們活出一個喜樂感恩的生命,一同來見證榮耀神偉大的救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