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急著吃棉花糖

  有幼兒的家庭,是否都經歷過孩子吵著買糖、買玩具、看電視…,而啼哭甚至跳腳的情形呢?兩歲的小兒子也正經歷這樣的階段,對於他想要的東西,總是說要就要。每當面對這樣氣急敗壞的小兒子,我們家其他四個人都會很有默契地互看一眼,然後互相提醒「別急著吃棉花糖」!

  「別急著吃棉花糖」是史丹佛大學曾經做過的一個著名研究,這個研究是把幼兒留在教室,每人發給他們一顆棉花糖,幼兒可以選擇「立刻吃掉它」,還是「等老師回來再一起吃」,選擇等待的幼兒可以多得一顆棉花糖當獎賞。這個研究追蹤了數十年後,發現當初願意等待的孩子,後來的發展都比急著吃掉糖的孩子成功。

  這樣的教育原則雖然出現在我們家中,但是,拿到孩子們的學校和我們的社會中,卻開始顯得格格不入。目前在小學以上的學校,在所謂「性平教育」下,我們的孩子被教導儘早的「認識」性、「探索」性,進而「滿足」性!我們可以說:「使我們的孩子過早吃棉花糖」並不是很有智慧的教育政策。根據統計,台灣的青少年有性經驗比例高達七成,為全球第二高。青少年的早期性化的後果,不只身體疾病(各種性病、愛滋)增加,孩子的心靈也會有很大的創傷,太早經歷性行為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,造成憂鬱症或自殺,使孩子離他們的夢想越來越遠,也越來越多活在悔恨中。

  然而,另一方面,像我這樣的父母,強調「延遲滿足」,鼓勵孩子「把最好的留給最愛的」,主張「婚前守貞,婚後守約」的教育,卻被認為是對孩子「有害」的,被政府要求退出校園,理由是這種思想違反「性平意識」。我們的執政當局,在「人權」、「自由」的價值思維下,迫不及待要我們的孩子吃棉花糖,但是真正有智慧、負責任的家長都明白,這些已經不僅是讓我們的孩子提早「失敗」,根本是「毒害」!

  《聖經》提到婚姻,說到:「人要離開父母,與妻子連合,二人成為一體」、「婚姻,人人都當尊重」、「愛情,眾水不能熄滅」…等等,查閱《聖經》,我們會發現,在神創造的心意裏,婚姻是愛情的極致表達,是一種深刻的委身,代表著永恆的誓約。然而,這麼美好的婚姻,在「自由」與「人權」的誤用下,卻成為極為廉價的一只合意契約,於是速食的愛情、短命的婚姻、善變的人性、多元的情慾,成為常態及理所當然,世間男女就這樣離上帝所預備的伊甸園越來越遠。為人父母想要給孩子們最美好幸福的未來嗎?別忘了美好的事情總是需要等待!真正的愛是恆久忍耐!所以,新的一年,讓我們期待,整個社會和執政當局,都來學習「別急著吃棉花糖」吧!

風華小組 朱肇華 姐妹 2018.3.12